精选章节

第一章:寒潭重生

隆冬的冰水刺骨时,沈惊鸿最后看到的,是庶妹沈若薇那张染着得意的脸。

“姐姐,这凤位终究是我的。”沈若薇的声音裹着风雪,像淬了毒的冰锥,“你和你那战死沙场的将军哥哥,都不过是我和太子殿下的垫脚石。”

冰冷的湖水争先恐后地涌入喉咙,沈惊鸿感觉肺腑像被撕裂。她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惊鸿,沈家不能倒”;想起哥哥沈惊渊披甲出征时,回头喊的那句“等我回来,护你一世安稳”;想起自己嫁入东宫三年,为太子萧彻殚精竭虑,换来的却是通敌叛国的罪名和一杯毒酒,最后被沈若薇推入这寒潭之中。

意识消散的最后一刻,她看到岸边燃起的火把映在冰面上,像无数双嘲讽的眼睛。若有来生,她定要让这些负她害她之人,血债血偿!

“小姐!小姐您醒醒!”

急切的呼唤声将沈惊鸿从无边黑暗中拽回。她猛地睁开眼,刺目的阳光让她下意识地眯起眼,鼻尖萦绕着熟悉的、书房里特有的松烟墨香。

“小姐,您可算醒了!您落水昏迷了一天一夜,可吓死奴婢了!”贴身丫鬟挽月红着眼眶,手里还拧着帕子。

落水?沈惊鸿低头看向自己的手,纤细白皙,没有常年握笔留下的薄茧,更没有被毒酒灼伤的痕迹。她掀开被子,看到铜镜里映出的那张脸——十五岁的自己,眉眼青涩,却已初具锋芒。

这不是东宫,是沈府的闺房。她重生了,回到了十五岁那年的夏天,回到了哥哥尚未出征、沈若薇还披着温顺伪装、她还未与萧彻定下婚约的时刻。

“我没事。”沈惊鸿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声音带着初醒的沙哑,“扶我起来。”

挽月伺候她梳洗时,絮絮叨叨地说着:“小姐,都怪二小姐,要不是她在假山上推您,您也不会掉进水池里。老爷回来后,定要好好罚她!”

沈若薇推的她?沈惊鸿眸光一冷。前世她只当是自己失足落水,原来从那时起,这朵看似无害的白莲花,就已经动了杀心。

“此事暂且不提。”沈惊鸿看着铜镜里的自己,眼底翻涌着与年龄不符的冷冽,“去看看父亲和哥哥回来了没有。”

她记得,就是今天,父亲会从边关带回哥哥重伤的消息,也是从今天起,沈家开始一步步落入萧彻和沈若薇布下的陷阱。

第二章:初露锋芒

沈惊鸿刚走到正厅,就听到父亲沈毅沉重的叹息声。他穿着一身风尘仆仆的锦袍,鬓角似乎又添了几缕白发。

“父亲。”沈惊鸿屈膝行礼,目光落在他身后的亲兵身上——那亲兵手臂上缠着绷带,脸色苍白,显然是从战场上匆忙赶回。

沈毅看到女儿,眼中闪过一丝愧疚:“惊鸿,你哥哥他……”

“哥哥在边关遇袭,左臂中箭,幸无性命之忧,但需静养三月。”沈惊鸿打断他的话,语气平静得让沈毅和挽月都吃了一惊。

沈毅猛地抬头:“你怎么知道?”这消息是他刚进门才从亲兵口中得知的,还未来得及外传。

沈惊鸿垂下眼眸,掩去其中的痛楚与冷冽:“女儿昏迷时做了个梦,梦里见到哥哥在军帐中疗伤,身边有位白胡子军医说,三月后便能痊愈。”

她不能说自己是重生的,只能借梦境之说。好在沈家向来信鬼神之说,父亲或许会信。

果然,沈毅愣了愣,随即双手合十:“定是列祖列宗保佑!”他看着沈惊鸿,眼神复杂,“惊鸿,是父亲没用,让你和你哥哥受苦了。”

“父亲言重了。”沈惊鸿抬眸,目光坚定,“当务之急,是查明哥哥遇袭的真相。边关守军森严,怎会轻易遇袭?”

沈毅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往日的惊鸿虽聪慧,却从未对军务如此上心,更不会有这般敏锐的洞察力。他沉吟片刻:“你说得对,我已让人去查,但边关离京城遥远,怕是……”

“父亲忘了,我们沈家在边关经营多年,总有信得过的人。”沈惊鸿走到案前,提笔在纸上写下一个名字——赵武,哥哥麾下最忠心的副将,前世哥哥战死,他也自刎殉主,“让赵副将暗中调查,定能查出些蛛丝马迹。”

沈毅看着纸上苍劲有力的字迹,恍惚间觉得眼前的女儿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他点了点头:“好,就依你。”

正说着,门外传来轻柔的脚步声,沈若薇扶着继母柳氏走了进来。沈若薇穿着一身水绿色的衣裙,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担忧:“姐姐,你醒了?妹妹听说你醒了,特意炖了燕窝来看你。”

她身后的柳氏也跟着笑道:“是啊,惊鸿,你落水可把我们吓坏了,若薇这孩子,自责了一天一夜呢。”

沈惊鸿看着沈若薇眼底一闪而过的算计,心中冷笑。前世她就是被这对母女的温情假象蒙蔽,才会一次次被算计,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有劳妹妹挂心了。”沈惊鸿语气平淡,目光落在沈若薇微微泛红的眼眶上,“不过妹妹下次在假山上玩,还是要小心些,免得再‘不小心’撞到别人。”

沈若薇脸上的笑容一僵,柳氏的脸色也沉了沉。挽月在一旁暗暗咋舌——小姐这是怎么了?往日里对二小姐可是和和气气的。

沈惊鸿没理会她们的尴尬,转向沈毅:“父亲,女儿还有一事想请教。”

“你说。”

“听闻陛下有意为太子选妃,不知父亲可有耳闻?”沈惊鸿的声音不高,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沈毅愣了愣:“确有此事,怎么了?”

“女儿不愿嫁入东宫。”沈惊鸿迎着父亲惊讶的目光,一字一句道,“太子萧彻,并非良人。”

前世她就是因为这桩被家族寄予厚望的婚事,才一步步踏入深渊。萧彻野心勃勃,城府极深,他看中的从来不是她,而是沈家在军中的势力。一旦利用殆尽,便会毫不犹豫地弃之如敝履。

沈毅皱起眉头:“惊鸿,此事关乎沈家前途,不可儿戏。”

“父亲,”沈惊鸿走到父亲面前,目光恳切,“沈家的前途,不该系于一桩婚事。若女儿所料不差,不出半年,边关必有大变,届时哥哥……”

她话未说完,却已足够让沈毅心惊。他看着女儿眼中的笃定,想起她刚才对军务的敏锐,心中竟生出一丝动摇。

“此事容我再想想。”沈毅最终还是没有立刻答应。

沈若薇在一旁听得暗暗窃喜。沈惊鸿不愿嫁,正好合了她的心意。太子妃之位,本就该是她的!

沈惊鸿将沈若薇的反应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沈若薇,萧彻,你们欠我的,欠沈家的,我会一点一点,全部讨回来!

第三章:釜底抽薪

接下来的日子,沈惊鸿表面上依旧是那个沉静的沈家大小姐,暗地里却开始布局。

她让挽月偷偷联系上赵武,送去一封亲笔信,信中详细告知了哥哥遇袭可能存在的疑点,并嘱咐他务必暗中保护哥哥,查清幕后黑手。同时,她开始翻阅家中藏书,尤其是关于兵法和朝堂局势的书籍,前世她在东宫学到的权谋之术,此刻有了用武之地。

沈若薇见沈惊鸿对太子妃之位似乎真的无意,便越发急切地在柳氏面前吹风,想让父亲尽快向陛下提出,将她许配给萧彻。

这日,沈惊鸿正在书房临摹兵法,挽月匆匆进来禀报:“小姐,二小姐去了东宫!说是太子殿下邀她去赏荷!”

沈惊鸿握着狼毫的手微微一顿,墨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黑影。“知道了。”她淡淡道,心中却已掀起波澜。沈若薇动作倒是快,只是她以为,萧彻是那么好利用的吗?

“备车,我要去个地方。”沈惊鸿放下笔。

“小姐要去哪?”

“靖安侯府。”

靖安侯顾昀,是当今陛下的胞弟,手握重兵,却素来不涉党争,与沈家素有往来,更重要的是,前世他是少数几个在沈家落难时曾试图施以援手的人。若想扳倒萧彻,顾昀将是重要的助力。

靖安侯府的门房显然认识沈惊鸿,通报后很快便引她入内。顾昀正在花园里下棋,看到沈惊鸿,有些意外:“沈家丫头?今天怎么有空来看本侯?”

顾昀年近四十,面容俊朗,眉宇间带着几分不羁,眼神却锐利如鹰。

沈惊鸿屈膝行礼:“侯伯伯,侄女今日前来,是想向您请教一局棋。”

顾昀挑眉,示意她坐下:“哦?你也懂棋?”

“略知一二。”沈惊鸿在棋盘前坐下,目光落在黑白交错的棋子上,“只是这棋局太过复杂,侄女有些看不透。”

她执起一枚黑子,轻轻落在棋盘一角:“比如这枚子,看似占据要地,实则腹背受敌,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顾昀看着她落子的位置,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那正是他此刻陷入困境的一步棋。他抬眸看向沈惊鸿,发现这丫头虽面带青涩,眼神却异常沉稳,绝非寻常闺阁女子。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破局?”顾昀饶有兴致地问。

沈惊鸿微微一笑,执起一枚白子,看似随意地落在黑子旁:“釜底抽薪。”

白子落下,原本被困的黑子竟瞬间有了生机,反将对方的棋子逼入绝境。

顾昀眼中精光一闪,抚掌大笑:“好一个釜底抽薪!丫头,你这棋艺,可比你父亲强多了!”

沈惊鸿知道,顾昀已明白她的言外之意。她所说的棋局,正是当前的朝堂局势,而那枚腹背受敌的黑子,便是沈家。

“侯伯伯过奖了。”沈惊鸿垂下眼眸,“侄女只是觉得,有些棋子看似无用,实则暗藏玄机,关键时刻,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她意有所指地看向顾昀放在棋盘旁的一枚玉佩,那是当年父亲与顾昀并肩作战时,交换的信物。

顾昀拿起玉佩,摩挲着上面的纹路,若有所思地看着沈惊鸿:“丫头,你今天来找我,不只是为了下棋吧?”

沈惊鸿抬起头,目光坦荡:“侯伯伯,侄女斗胆预言,不出半年,京城必有大乱,沈家恐遭灭顶之灾。若到那时,还望侯伯伯能看在往日情分上,施以援手。”

顾昀脸上的笑容淡去,眼神变得凝重:“你为何如此肯定?”

“侄女不敢欺瞒侯伯伯,”沈惊鸿压低声音,“哥哥此次遇袭,并非意外,而是有人蓄意为之,目的就是削弱沈家在军中的势力。而此人,与东宫脱不了干系。”

顾昀瞳孔微缩。他与萧彻素来不和,萧彻的野心他也早有察觉,只是没想到他竟会如此不择手段。

“你想让我怎么做?”顾昀的语气变得严肃。

“侄女不敢让侯伯伯冒险,”沈惊鸿道,“只求侯伯伯到时能保全沈家一脉,侄女感激不尽。”

顾昀看着沈惊鸿,沉默了许久,最终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但你也要答应我,保护好自己,沈家不能没有你。”

得到顾昀的承诺,沈惊鸿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路,还很长。

回到沈府时,沈若薇已经回来了,正坐在柳氏身边,眉飞色舞地说着什么,脸上满是得意。看到沈惊鸿,她故意提高声音:“母亲,太子殿下说,下个月的赏花宴,要请女儿去呢!”

柳氏笑得合不拢嘴:“我们若薇真是好福气!”

沈惊鸿淡淡瞥了她们一眼,径直回了自己的院子。沈若薇,你以为得到萧彻的青睐就是好事吗?那不过是通往地狱的门票罢了。

第四章:赏花宴风波

转眼到了下个月的赏花宴。按照惯例,京中适龄的公子小姐都会参加,名义上是赏花,实则是各大家族结交、相看的好机会。

沈惊鸿本不想去,但沈毅觉得她应该多出去走动走动,便让她一同前往。

宴会上,沈若薇穿着一身粉色罗裙,像只花蝴蝶般穿梭在人群中,尤其围着太子萧彻转个不停,引得不少人侧目。

萧彻今日穿着一身月白锦袍,面容俊朗,嘴角噙着温和的笑意,看起来风度翩翩。只是在沈惊鸿眼中,那温和笑意下藏着的,是冰冷的算计。

“姐姐,你怎么一个人站在这里?”沈若薇端着酒杯,带着几分炫耀的语气,“太子殿下刚还问起你呢。”

沈惊鸿没理会她,目光落在不远处正与几位大臣交谈的顾昀身上。顾昀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朝她微微颔首。

“姐姐,你该不会还在为上次落水的事生气吧?”沈若薇故作委屈,“我都已经向你道歉了。”

她的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的人听到。众人的目光顿时聚焦在沈惊鸿身上,带着几分探究和指责。

沈惊鸿心中冷笑,沈若薇这是想在众人面前败坏她的名声,让她落个心胸狭隘的罪名。

“妹妹说笑了,我早已不放在心上。”沈惊鸿微微一笑,语气自然,“我只是在想,妹妹今日这身打扮,倒是与前几日偷偷摸摸送去东宫的那件极为相似。”

沈若薇脸上的笑容一僵。她确实送了件同款的衣服给萧彻,想讨他欢心,这事她做得极为隐秘,沈惊鸿怎么会知道?

周围的人听到这话,看向沈若薇的眼神顿时变了。未出阁的女子私自给皇子送衣物,传出去可不是什么好事。

“姐姐你胡说什么!”沈若薇又气又急,眼眶都红了。

“我是不是胡说,妹妹心里清楚。”沈惊鸿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妹妹还是安分些好,免得惹出什么闲话,不仅坏了自己的名声,还连累了沈家。”

萧彻听到这边的动静,走了过来,皱着眉头道:“发生什么事了?”

“太子殿下,姐姐她……”沈若薇立刻想告状。

“没什么。”沈惊鸿抢先开口,“只是我与妹妹说笑罢了。”

萧彻深深地看了沈惊鸿一眼,总觉得今日的她有些不一样,却又说不上来哪里不一样。他转向沈若薇,语气温和:“若薇,别闹了,过来陪本王喝杯酒。”

沈若薇委屈地跟着萧彻走了,临走前还不忘狠狠地瞪了沈惊鸿一眼。

沈惊鸿看着他们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只是开始,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宴会进行到一半,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位侍卫匆匆跑来,在萧彻耳边低语了几句。萧彻脸色微变,随即对众人道:“诸位慢慢享用,本王还有些事,先行一步。”

沈惊鸿看着萧彻匆忙离去的背影,心中一动。她悄悄对挽月道:“去查一下,发生了什么事。”

挽月很快回来,低声道:“小姐,听说……东宫侍卫在城外截获了一批私盐,还抓到了几个可疑分子。”

沈惊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私盐?这可是重罪。萧彻在这个时候截获私盐,绝非偶然。

她看向顾昀,发现顾昀也正看着她,眼中带着一丝赞许。

宴会结束后,沈惊鸿刚坐上马车,就听到外面传来消息,说太子萧彻截获私盐有功,陛下龙颜大悦,赏赐了不少东西。

“小姐,太子殿下这是立了大功啊。”挽月道。

“未必。”沈惊鸿淡淡道,“这私盐案,恐怕没那么简单。”

她总觉得,这更像是萧彻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只是他千算万算,恐怕没算到,这背后还藏着更大的阴谋。

第五章:私盐案的獠牙

沈惊鸿回到府中时,沈若薇正坐在正厅里,手里把玩着一支金步摇,脸上是掩不住的得意。见沈惊鸿进来,她故作惊讶地起身:“姐姐回来了?今日赏花宴上,姐姐可真是出尽了风头。”

沈惊鸿淡淡扫过她发髻上的步摇——那是太子萧彻赏赐的,样式新颖,一看便价值不菲。“妹妹不也一样?得了太子青睐,往后怕是要平步青云了。”

沈若薇被戳中心事,脸颊微红,嘴上却道:“姐姐说笑了,我与太子殿下不过是寻常君臣。”

“是吗?”沈惊鸿走到她面前,目光落在她手腕上的玉镯上,“那妹妹这玉镯,也是寻常君臣之礼?”

这玉镯是江南贡品,据说太子府中也有一只同款,是先帝赐给太子生母的遗物。沈若薇下意识地捂住玉镯,眼神闪烁:“这……这是母亲给我的。”

“哦?”沈惊鸿转向柳氏,“柳姨娘何时有了这般贵重的贡品?不如拿出来让父亲也开开眼?”

柳氏脸色一白,慌忙打圆场:“不过是仿品罢了,惊鸿你别吓到若薇。”

沈惊鸿冷笑一声,不再追问。她要的不是揭穿这对母女的小把戏,而是等一个更好的时机,让她们从云端跌落。

三日后,私盐案有了新进展。太子萧彻上奏,说已查明私盐案与江南盐运使有关,还牵扯出几位朝中重臣,皆是反对他的老臣。皇帝震怒,下令将涉案人员全部打入天牢,一时间朝堂风声鹤唳。

“小姐,太子殿下这招可真狠,一下子就拔掉了好几个眼中钉。”挽月端着茶进来,语气里带着担忧。

沈惊鸿看着窗外飘落的秋叶,指尖在茶杯沿轻轻摩挲:“他越是急着铲除异己,破绽就越多。去查那个江南盐运使的底细,尤其是他与太子府的往来。”

挽月领命而去,沈惊鸿却想起前世的一桩旧事——那位江南盐运使,其实是柳氏的远房表亲。前世她从未将这层关系放在心上,如今想来,沈若薇能搭上太子,恐怕少不了这位盐运使的牵线搭桥。

果不其然,傍晚时分挽月带回消息:“小姐,查到了!江南盐运使柳成,确是柳姨娘的表兄,每年都会偷偷给柳姨娘送不少财物。而且……”挽月压低声音,“上个月柳成进京时,曾秘密见过太子府的长史。”

沈惊鸿眼中寒光一闪。果然如此!萧彻不仅利用私盐案铲除异己,还与柳氏母女勾结,这柳成,恐怕就是萧彻安插在江南的棋子。

“看来,这出戏该加些料了。”沈惊鸿起身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一封信,“把这个交给靖安侯府的亲信,务必亲手交到侯伯伯手上。”

第六章:请君入瓮

五日后,朝堂之上爆出惊天丑闻——江南盐运使柳成在狱中“畏罪自杀”,临死前却留下一封血书,直指太子萧彻才是私盐案的幕后主使,称自己只是替罪羊。

血书一出,满朝哗然。皇帝震怒,下令彻查此事,命靖安侯顾昀主审。

沈府中,柳氏听闻消息后当场晕厥,沈若薇也吓得面无人色,拉着沈惊鸿的衣袖哭道:“姐姐,这不可能!太子殿下怎么会做这种事?一定是有人陷害他!”

沈惊鸿甩开她的手,语气冰冷:“是不是陷害,自有侯伯伯查清。妹妹还是担心担心自己吧,毕竟柳成是你母亲的表亲,你与太子走得又近,若是被牵连……”

沈若薇被她说得浑身发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姐姐,我知道错了!以前都是我不好,求你看在骨肉亲情的份上,救救我和母亲!”

沈惊鸿看着她卑微的模样,心中毫无波澜。前世她落难时,这对母女可曾有过半分怜悯?“我救不了你。”她转身欲走,又顿住脚步,“不过,你若能将柳氏与柳成的往来账目交出来,或许还能求个从轻发落。”

沈若薇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咬了咬牙:“好,我交!”

当晚,沈惊鸿拿着沈若薇交出的账目,再次来到靖安侯府。顾昀看着账目中清晰记录的、柳成每年送给柳氏的财物清单,以及几笔流向太子府的巨额款项,眉头紧锁。

“这足以证明萧彻与柳成勾结,但还不够扳倒他。”顾昀沉声道,“萧彻毕竟是太子,没有确凿证据,陛下不会轻易废黜他。”

“我知道。”沈惊鸿点头,“但这只是第一步。侯伯伯可还记得三年前的‘通敌案’?”

顾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是说……”

“正是。”沈惊鸿语气凝重,“当年被诬陷通敌的张将军,其实掌握着萧彻生母与敌国往来的证据。萧彻为了掩盖真相,才设计除掉了他。若能找到那份证据,萧彻就再无翻身可能。”

顾昀看着沈惊鸿,眼中满是赞叹:“你竟连这些都知道?”

“父亲生前曾与张将军有旧,偶然间提过一句。”沈惊鸿半真半假地说道,“我已让人去查张将军的旧部,想必很快就有消息。”

第七章:旧案重提

张将军的旧部很快被找到,是一位隐居在城郊的老卒。老卒听闻沈惊鸿的来意,起初不肯相信,直到沈惊鸿拿出父亲沈毅与张将军的来往信件,他才老泪纵横,交出了一个尘封的木盒。

木盒里果然有萧彻生母通敌的证据——几封往来密信,还有一枚刻着敌国图腾的玉佩。沈惊鸿看着这些证据,手指微微颤抖。前世哥哥沈惊渊战死,或许也与这桩旧案有关!

“侯伯伯,有了这些,萧彻插翅难飞!”沈惊鸿将木盒交给顾昀,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顾昀看着密信,脸色凝重如铁:“此事牵连甚广,需得谨慎行事。”他沉吟片刻,“明日早朝,我会将证据呈给陛下,但在此之前,你必须保证自身安全。萧彻狗急跳墙,定会对你不利。”

沈惊鸿点头:“我明白。”

回到沈府,沈惊鸿立刻让挽月收拾行装,准备搬到靖安侯府暂住。然而,就在她们即将动身时,一群黑衣人突然闯入沈府,直扑沈惊鸿的院落。

“小姐快走!”挽月抽出藏在袖中的匕首,挡在沈惊鸿身前。

沈惊鸿知道,这是萧彻的人。她转身想从密道离开,却被一个黑衣人拦住去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武带着沈家的护卫及时赶到,与黑衣人展开激战。

“小姐,属下护您出去!”赵武杀开一条血路,将沈惊鸿护在身后。

沈惊鸿看着院中的厮杀,听着兵器碰撞的脆响,心中一片冰冷。萧彻果然狠毒,为了自保,竟不惜对她痛下杀手!

好不容易冲出沈府,沈惊鸿直奔靖安侯府。顾昀见她一身狼狈,立刻明白了发生何事,怒不可遏:“萧彻竟敢在京城动手!简直无法无天!”

“侯伯伯,事不宜迟,我们必须立刻入宫!”沈惊鸿语气急促。

顾昀点了点头,立刻备车,带着沈惊鸿和证据,连夜赶往皇宫。

第八章:雷霆之怒

皇帝在御书房见到顾昀和沈惊鸿时,已是深夜。当他看到那些密信和玉佩,听到顾昀讲述私盐案与旧案的关联,气得浑身发抖,将御案上的奏折扫落在地。

“逆子!真是逆子!”皇帝怒吼道,“朕竟养了这样一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沈惊鸿跪在地上,声音哽咽:“陛下,臣女不敢奢求别的,只求陛下为沈家平反,为哥哥报仇!”

皇帝看着沈惊鸿,眼中闪过一丝愧疚:“沈爱卿和沈将军都是忠臣,是朕对不起他们。你放心,朕定会给沈家一个交代!”

他立刻下令,命禁军包围东宫,将太子萧彻软禁,并彻查所有涉案人员。

消息传出,京城震动。沈若薇和柳氏因参与私盐案,被削去身份,打入大牢。曾经风光无限的太子府,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

三日后,皇帝下旨,废黜萧彻太子之位,贬为庶人,流放苦寒之地。所有与萧彻勾结的官员,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沈家的冤屈得以昭雪,沈毅被追封为镇国公,沈惊渊被追封为忠勇将军。沈惊鸿站在沈家祠堂,看着父亲和哥哥的牌位,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爹,哥哥,你们看到了吗?害我们的人,都得到了报应。”

第九章:新的棋局

萧彻被流放后,朝堂局势重新洗牌。三皇子萧景性情温和,素有贤名,被册立为新的太子。靖安侯顾昀因查处有功,权势更盛。

沈惊鸿作为沈家的继承人,也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允许她参与朝政,尤其是在军务方面,皇帝常常听取她的意见。

这日,沈惊鸿在朝堂上提出改革军制的建议,遭到了一些老臣的反对。

“女子岂能干涉军务?沈小姐还是安心待在府中,相夫教子为好。”兵部尚书赵大人冷笑道。

沈惊鸿毫不畏惧,直视着他:“赵大人此言差矣。古有穆桂英挂帅,今有女子从军,为何女子就不能谈论军务?若论对边关的了解,恐怕在场诸位,未必有我清楚。”

她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粮草补给到士兵训练,句句切中要害,听得皇帝连连点头。

“沈爱卿所言极是。”皇帝拍板道,“就按你的建议推行,若有阻碍,朕为你做主!”

沈惊鸿谢恩,心中却明白,这只是新的开始。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她必须更加谨慎。

退朝后,顾昀叫住她:“惊鸿,你今日太过锋芒毕露,恐怕会引来非议。”

“侯伯伯,我知道。”沈惊鸿道,“但我别无选择。沈家的冤屈刚刚洗清,边关局势依旧紧张,我必须尽快站稳脚跟,才能保护沈家,保护大靖。”

顾昀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你啊,真是越来越像你父亲了。只是……你毕竟是女子,将来总要找个依靠。”

沈惊鸿微微一笑:“我的依靠,是我自己,是沈家的将士,是这大靖的江山。”

第十章:边关烽火

就在沈惊鸿的改革措施逐步推行时,边关传来急报——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守将连连败退,请求朝廷速发援兵。

朝堂之上,众臣争论不休。有人主张议和,有人主张出兵,却没人愿意主动前往边关。

“陛下,臣愿领兵出征!”沈惊鸿挺身而出,声音清亮。

满朝文武一片哗然。让一个女子领兵出征,这在大靖历史上从未有过!

“沈小姐,此事万万不可!”赵大人再次反对,“边关凶险,岂是女子能去的地方?”

“为何女子不能去?”沈惊鸿反问,“我是沈家的继承人,哥哥曾在边关战死,我有责任守护那里。请陛下给我一次机会!”

皇帝看着沈惊鸿,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又看向顾昀。顾昀点了点头:“陛下,惊鸿熟悉边关军务,又有胆识,或许真能创造奇迹。”

皇帝最终下定决心:“好!朕就封你为副将军,辅佐靖安侯出征!”

沈惊鸿谢恩,心中激动不已。她终于可以踏上哥哥曾经战斗过的土地,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出征前,沈惊鸿去了一趟沈家祠堂,对着父亲和哥哥的牌位深深叩首:“爹,哥哥,我要去边关了。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守住那里,不让敌人踏入我大靖一步。”

挽月看着自家小姐坚毅的背影,眼中满是敬佩:“小姐,奴婢跟您一起去!”

“好。”沈惊鸿点头,“我们一起去边关,看那里的日出日落。”

第十一章:沙场扬威

大军抵达边关时,正赶上匈奴攻城。沈惊鸿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下黑压压的敌军,听着震天的喊杀声,心中却异常平静。

“侯伯伯,敌军攻势凶猛,我们不能硬拼。”沈惊鸿对顾昀道,“我观察过地形,城西有一处峡谷,我们可以诱敌深入,然后伏击。”

顾昀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我带人正面迎敌,你去峡谷布置。”

沈惊鸿领命,立刻带着一队人马前往城西峡谷。她让士兵们在峡谷两侧埋伏好,又让人在谷底铺满干草和油脂,只等敌军进入陷阱。

果然,没过多久,匈奴的先锋部队就追了过来,进入了峡谷。沈惊鸿一声令下,峡谷两侧的士兵立刻推下巨石,堵住了敌军的退路。同时,火把被扔进谷底,干草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敌军陷入一片混乱,惨叫声、哭喊声不绝于耳。沈惊鸿趁机率军杀出,与顾昀前后夹击,大败匈奴。

这一战,沈惊鸿名声大噪,军中将士再也不敢小觑这位女将军。他们看着沈惊鸿在战场上指挥若定、英勇无畏的样子,纷纷感叹:“沈将军不愧是沈老将军的女儿,有其父必有其女!”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惊鸿屡立战功。她利用自己对地形的熟悉和灵活的战术,多次击退匈奴的进攻,甚至还收复了几座被敌军占领的城池。

然而,就在战事即将平息时,沈惊鸿却收到了京城传来的密信——新太子萧景病重,朝中有人趁机作乱,意图拥立被流放的萧彻复位。

“侯伯伯,京城出事了!”沈惊鸿将密信交给顾昀,脸色凝重。

顾昀看完密信,眉头紧锁:“看来,我们必须回师了。”

“可是边关……”沈惊鸿有些犹豫。

“我会留下一部分兵力,由赵武统领。”顾昀道,“京城的事更为重要,若是萧彻复位,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沈惊鸿点头:“好,我们回师!”

第十二章:京城风云

大军赶回京城时,京城已是一片混乱。萧彻的旧部趁机发动兵变,控制了皇宫,拥立萧彻复位,还扬言要处死沈惊鸿和顾昀。

“看来,我们只能兵戎相见了。”顾昀看着紧闭的宫门,语气沉重。

沈惊鸿却摇了摇头:“侯伯伯,硬拼只会伤及无辜。萧彻不得人心,我们可以从内部瓦解他。”

她立刻让人联系朝中忠于皇帝的大臣,又派人去说服萧彻的旧部,晓以利害。同时,她还让人散布消息,说萧彻是靠勾结匈奴才得以复位,让百姓对他产生不满。

果然,没过几天,萧彻的内部就出现了动摇。一些旧部不愿背负叛国的骂名,纷纷倒戈。

“时机到了。”沈惊鸿对顾昀道,“我们可以动手了。”

顾昀点头,立刻下令攻城。沈惊鸿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她的身影在乱军之中格外显眼,银甲染血,却依旧英勇无畏。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皇宫终于被收复。萧彻被擒,叛乱被平定。

当沈惊鸿提着萧彻的首级来到皇帝面前时,皇帝看着她满身的伤痕,眼中满是愧疚和敬佩:“惊鸿,辛苦你了。”

沈惊鸿单膝跪地:“臣不敢当,这是臣的本分。”

皇帝扶起她:“从今往后,你就是大靖的镇国将军,掌管全国军务。朕相信,有你在,大靖一定会国泰民安。”

沈惊鸿谢恩,心中百感交集。她终于完成了父亲和哥哥的遗愿,守护了沈家,守护了大靖。

第十三章:盛世安稳

几年后,大靖在沈惊鸿的治理下,国泰民安,边境太平。匈奴再也不敢轻易来犯,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

沈惊鸿也从当年那个青涩的少女,成长为一位成熟稳重、深受百姓爱戴的女将军。她常常穿着银甲,巡视边关,看着那里的日出日落,想起父亲和哥哥,心中充满了欣慰。

这日,沈惊鸿回到京城,参加皇帝的寿宴。宴会上,皇帝看着满堂文武,又看向沈惊鸿,笑道:“惊鸿,你为大靖立下了汗马功劳,朕该赏你些什么才好?”

沈惊鸿起身行礼:“陛下,臣别无所求,只愿大靖永远安稳,百姓永远幸福。”

皇帝大笑:“好!说得好!”他顿了顿,“不过,你也该为自己打算打算了。顾昀年纪也大了,靖安侯府总需要有人继承。”

沈惊鸿一愣,看向顾昀。顾昀看着她,眼中带着温和的笑意。

沈惊鸿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脸颊微微泛红:“陛下,臣……”

“好了,朕也不逼你。”皇帝笑道,“此事你自己决定就好。”

寿宴结束后,顾昀送沈惊鸿回府。月光下,两人并肩走着,沉默不语。

“惊鸿,”顾昀突然开口,“陛下的意思,你明白吗?”

沈惊鸿点头:“我明白。”

“那你的意思是……”顾昀有些紧张。

沈惊鸿看着顾昀,眼中闪过一丝温柔:“侯伯伯,这些年多谢你照顾。若你不嫌弃,我愿意……”

她的话未说完,就被顾昀紧紧拥入怀中。“惊鸿,我等这一天,等了太久了。”

沈惊鸿靠在顾昀怀中,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心中充满了温暖。她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第十四章:凤涅永生

沈惊鸿与顾昀的婚事,得到了皇帝的祝福和百姓的拥护。人们都说,这是天作之合,一位是战功赫赫的女将军,一位是德高望重的靖安侯,他们的结合,定会给大靖带来更多的福气。

婚后,沈惊鸿并没有放弃军务,依旧时常巡视边关。顾昀也全力支持她,两人相互扶持,共同为大靖的繁荣稳定努力。

几年后,皇帝驾崩,新太子萧景即位。沈惊鸿和顾昀作为辅政大臣,辅佐新帝治理国家。在他们的努力下,大靖的国力日益强盛,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沈惊鸿也成了大靖历史上最传奇的女性。人们称赞她的智慧和胆识,称赞她为大靖做出的贡献。有人说,她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才成就了这样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晚年的沈惊鸿,常常和顾昀一起坐在院子里,看着夕阳西下,回忆着过往的点点滴滴。

“昀哥,你说我们这辈子,值吗?”沈惊鸿靠在顾昀肩上,轻声问道。

顾昀握住她的手,微笑着说:“当然值。我们守护了大靖,守护了彼此,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的呢?”

沈惊鸿笑了,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是啊,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挫折,但也收获了太多的荣耀和幸福。她从一个背负血海深仇的孤女,成长为一位叱咤风云的女将军,靠的不仅仅是智慧和胆识,更是那份永不放弃的信念和勇气。

她知道,自己的故事,将会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她,也将在这盛世安稳中,安然度过余生。

凤涅并非为了重生,而是为了在绝境中寻找希望,在黑暗中点亮光芒。沈惊鸿做到了,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凤涅永生。

(全文完)

更新时间:2025-07-07 06:57:46

上一章继续阅读下一章
文字: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