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书荒朋友们带来的《三年的记忆(上)》主要是描写许明远,沈静淑之间一系列的故事,作者君临天下巍然屹立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三年的记忆(上)
《三年的记忆(上)》精彩片段
危机仍在潜伏。"危险!整日念叨危险!究竟是何危险?"他不耐烦地拍打小腿,
仿佛有蚊虫叮咬,"我做过什么招来这等祸事?"答案立刻浮现:"三年光阴,
足够惹下滔天大祸。"他深知,潜意识里的警报远比理性判断准确。这不是寻常恐惧,
而是面对致命威胁的本能反应。可惜潜意识不会说话,无法指明危险根源。公园外,
这座城市的某处,有人正锲而不舍地搜寻他。为何不逃离上海?他们走不得。积蓄微薄,
经不起迁徙折腾。纵使逃去他乡,危机不过暂缓,终有一日会追来。
唯一的出路是直面危险——可如何对抗未知的敌人?周六去旧居取支票时,
发现公寓仍未租出。那些空房间里,想必还飘荡着往日欢笑。按响门铃,出来的却不是周婶。
"寻周婶?她早不在此做事了。"新看门妇人疑惑道。
许明远怔住——这意味着最后一个可能泄露住址的渠道也断了!他彻底安全了!
归途步履轻快,口袋里薪水支票沙沙作响。他竟吹起口哨——这是失忆前从未有过的习惯,
吹的是老唱片里听来的《夜来香》。一个戴灰呢帽、穿灰布衫的男子与他擦肩而过,
他浑然未觉。路过凯司令西点铺时,橱窗里的奶油泡芙让他驻足。沈静淑最嗜此物。
买了两只装在纸盒里,系上细绳。买奶油泡芙的人,定是心情极好的。或许阴霾已散。
或许从此走在艳阳下,不必再回头。许明远费尽心机才瞒住沈静淑失业的事。
那张半月薪水的支票根本不够数,他不得不从藏在《康熙字典》里的红绸包中抽出几张法币,
凑足往常的数目。这法子只能用一次。下周他不仅没钱可贴补,还得想法子变出整份薪水来。
周一他就开始找工作,盼着周末能用真薪水蒙混过关。
周一、周二、周三...日日奔波求职。他找工不同常人——不问薪资厚薄,不论是否对口,
只看公司所在。但凡靠近原洋行或需乘同一路电车的,一概不作考虑。
他专挑那些要穿过杨树浦工业区、位于法租界另一头的差事,
哪怕机器轰鸣、煤灰满天...
小说《三年的记忆(上)》试读结束!